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中国公民在海外
中德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 发布时间:2023-08-24 07:42
  專機一再故障導致澳大利亞之行泡湯,不得不撤銷行程的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又找到新機會對華宣告強硬言辭。
  
  歸納「天空新聞澳大利亞版」、《西澳大利亞人報》等報導,當地時間22日,貝爾伯克在一澳大利亞智庫活動上宣告視頻說話,通篇鋒芒對準我國不說,話裏話外還要挾澳大利亞一同「對立我國」,烘托對我國供應鏈依靠的所謂「要挾」。
  
  在這一說話前,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因為專機屢屢故障撤銷拜訪澳大利亞,她本來期望在拜訪期間深化德澳之間在支持烏克蘭、與我國打交道以及減少交易依靠方面的協作。
  
  而來自德國綠黨的她本來也將成為自2011年以來首位拜訪澳大利亞的德國外長,怎麽辦專機不爭氣,讓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尷了個大尬。
  
  至於屢次對華宣告強硬言辭的貝爾伯克本打算在這次拜訪中,怎麽與澳大利亞方面就對華議題一事打開討論,從這場說話中可見一斑。
  
  「天空新聞」指出,當地時間22日晚,貝爾伯克在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視頻說話呼應了美國方面一向的說法,其稱國際上的系統性競賽正在加重,隨後將鋒芒直指我國,宣稱我國的興起「對人們怎麽在世上共同生活的底子準則構成應戰」。
  
  貝爾伯克煞有其事稱,我國正在經過軍事力量和經濟影響力來「扭曲」所謂國際秩序,盡管我國在氣候化、交易和出資方面是西方的協作夥伴,但他正越來越成為一個所謂的「競賽對手」和「系統性對手」。
  
  她屢次直接點名我國為自己加戲,「我國變了太多了,一切的經濟互動都必須從地緣政治的視點來看待。這便是為什麽咱們的對華政策也需求隨之改動。」貝爾伯克補充稱,在德國上個月發布了詳細的我國戰略後,歐洲的政策也必須改動。
  
  話及此處,貝爾伯克宣稱德國在重新擬定對華政策時,要「向澳大利亞學習」。她把澳大利亞拖下水,宣稱德國一直關註該國「對立我國」的外交政策,誇贊其「沒有屈服於壓力」,成為歐洲國家處理對華關系的所謂「典範」。
  
  報導稱,貝爾伯克在會上說,在我國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時,澳大利亞仍堅持了與我國的交易和其他領域協作,以「平衡」的方式解決此事,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從中「學到了很多」。
  
  她呼籲,德澳等國應尋覓代替進出口商場來「下降」危險,「(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咱們痛苦地認識到,對俄羅斯動力進口的單方面依靠讓咱們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德國不想重蹈覆轍。」
  
  提及德澳可以打開的協作項目,貝爾伯克以澳大利亞的鋰礦開采為例,稱澳大利亞90%的鋰都運往我國加工,而歐盟需求的加工鋰礦90%以上又進口自我國,她期望德澳之間可以建立稀土和鋰礦的直接供應途徑,不必再從我國「繞路」。
  
  另據路透社、《悉尼先驅晨報》報導,貝爾伯克還宣稱,她期望改動各國因缺少其他挑選而依靠於我國供應鏈的局勢,敦促澳大利亞方面一同共同努力,避免其他發展我國家「轉向我國」。
  
  「咱們看到許多國家正越來越多地轉向我國,對此咱們必須誠篤。」她再次搬出「去危險化」的話術,官樣文章道德國不會推進「集團對立」,但要努力使交易夥伴「多樣化」。
  
  貝爾伯克這一說話拉攏澳大利亞叫囂「對立我國」的目的,再明顯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在2022年5月工黨政府當選後,中澳關系逐漸回暖。
  
  繼今年早些時候我國康復了對澳大利亞煤炭和木材的進口,8月初我國商務部又宣告終止對澳大麥歷時三年多的「雙反」措施。彭博社報導以為這一系列舉措表明中澳兩國交易夥伴之間的關系「正在明顯改進」,兩邊「康復溝通」,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內塞亦對這一突破表明歡迎。
  
  德媒普遍以為,在對華政策上,本屆德國聯邦政府存在不合:總理府傾向於對華協作,但經濟部和外交部則不斷宣揚減少所謂「對華依靠」。
  
  前不久(18日),同屬綠黨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被德媒爆出,正計劃跟風美國,經過立法擴大針對外國出資的審查,以約束我國在德影響力。這令德國企業和商界深感憂慮,憂慮仿效美國采取類似規則,會對德國經濟發生負面影響。
  
  7月14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回應德國首份所謂「我國戰略」時曾表明,以「去危險」降依靠之名、行競賽和保護主義之實,將正常的協作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只會拔苗助長,人為製作危險,以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劃線,鼓噪所謂製度、利益、價值觀競賽更是逆年代潮流而動,只會加重國際的割裂。
  
  他指出,事實上中德一致遠多於不合,協作遠大於競賽,兩邊是夥伴而不是對手。在當時復雜動亂的國際形勢下,期望德方全面客觀看待我國發展,擬定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同中方攜手應對全球性應戰,為國際和平與發展奉獻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Copyright © 德国国际合作交流网 www.giz-lowcarbonurbandevelopment.org.cn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