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领桥播报
老一辈华侨华人凭借对家乡的热爱资助中国农村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 发布时间:2024-06-28 10:17
  1997年,以祖炳民为代表的老一辈华裔华人凭仗对家园的热爱,在美国旧金山发起成立了欣欣教育基金会,以在美辛苦劳动所得,赞助中国村庄校园改进教育条件。
  
  2000年前后,基金会为进一步开展作业,陆续吸纳企业界成员,引入现代办理手段。其时在跨国公司出任副总裁的丁永庆决议提前退休,加入欣欣教育基金会,投身公益教育事业。
  
  丁永庆的第一次访校在2004年,一所坐落辽宁铁岭的村庄校园。“校园有几十个孩子,间隔县城很远,校长完毕校园的作业后,还要马上去做农活。”丁永庆回想道,“校长的手很粗糙,他握着我的手说‘你们从那么老远到咱们这样一个偏僻的村庄校园来,这样的工作孩子们一辈子也不会忘掉。’”
  
  20年间,相似的场景出现在各地的欣欣校园。丁永庆说,关于许多留守村庄的学生而言,教育设施的改进是最根底的帮助,陪伴与情感交流更为稀缺。访校期间,丁永庆通常会抱一抱学生,聊聊家常。
  
  “现在村庄校园的教育设备等硬件问题现已基本得到保证,咱们也开始转向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维上的全面发展。”丁永庆表明,当前,欣欣教育基金会正尝试将帮扶重心从赞助村庄校园教育设施设备转向提高村庄教师师资水平。
  
  “咱们在定时举办的线上线下教师训练、校长训练中增加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还与在美国硅谷的义工合作,教孩子们因地制宜,用编程的思维做游戏。”丁永庆表明,借助基金会成员多在美国湾区作业日子的优势,欣欣教育基金会结合当地小学的教育理念,开发出一套“乡土课程”,希望为中国村庄校园供给一套可行的跨学科学习课程方案。
  
  “这些村庄校园尽管学生不多,但咱们坚持认为‘一个都不能少’。”“村庄校园里走出过航天员,村庄学生里也走出过村庄教师,他们能为社会作贡献,也能反哺本乡本土。”丁永庆信任,只要保证村庄学生们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的日子就会一代比一代好。
  
  近年来,随着中国村庄校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欣欣教育基金会的帮扶方式也应需而变。丁永庆表明,今年暑假期间,欣欣教育基金会将初次尝试举办夏令营活动,组织世界校园高中生与来自美国硅谷的志愿者一同,向欣欣小学的孩子们分享编程等科技知识。
  
  “木欣欣以向荣,孩子们成长的速度很快,社会变迁也十分迅速,咱们要跟上各方发展的脚步,一向坚持下去。”丁永庆介绍称,目前,欣欣教育基金会迎来了以会长杨一青为代表的第三代成员,他们来自各专业范畴,受“欣欣精力”的感召,加入基金会,传承前辈初心。
Copyright © 德国国际合作交流网 www.giz-lowcarbonurbandevelopment.org.cn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